在全球舞台上,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所拥有的发言分量,以及该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均与其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紧密相连。
地处地缘战略劣势的国家,无论怎样努力挣扎,终究难逃劳而无功的结局,犹如空手捞月,徒劳一场。
德国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二战爆发前,德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跃升至世界舞台的前列,理应具备统治世界的强大实力。然而,糟糕的地缘政治局势却成为了其沉重的枷锁。
地处中东欧平原的德国,恰居四战之地,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因而始终未能逃离两面夹击、孤立无援的困境。终至沦为欧陆各国围攻的对象,最终饮恨而终。
德国的寓言揭示,占据优越的地缘战略要地,并非成功的必然保障,但若缺乏这样的位置,成功则无疑遥不可及。
哪些国家在当前全球的地缘战略中占据了最优越的位置呢?
列举了三个,公允否?
印度扼世界咽喉
首当其冲的是我们那位熟悉的老邻居,一个在南亚地区活力四溢、声名显赫的大国——印度。
印度,坐落在这片广袤的地球之上,其地缘位置在世界198个国家中,无疑是得天独厚,堪称优选。
浏览南亚地形图,便清晰可见,印度大陆构成了一处相对封闭的地理整体。
在其北侧,耸立着巍峨壮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此处人迹罕至,资源匮乏,在古代条件下,它根本无法对印度构成真正的威胁。
在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吐蕃王朝的强盛达到巅峰,曾派遣军队远征印度,意图扩张版图。然而,由于巨大的温差,这一侵略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印度次大陆东部有缅甸的若开山脉。
即便在现代社会,这片地域亦是一片丛林密布,烟瘴肆虐之地。
这片自然环境,天生便构成了阻碍军队行进的天然屏障。
因此,印度民众无需付出高昂的代价,即可抵御来自东方的侵犯。
即便如今,现代化军队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恶劣的自然环境。
然而,我国东邻缅甸长期深陷分裂之痛,内战频仍。
在可预见的未来,它对印度的地缘影响微乎其微,反而,印度目前正积极向缅甸的分裂势力渗透,施加其影响力。
位于印度次大陆西部边缘,是那座曾让美军遭受重重苦战的兴都库什山脉。
这座山脉的横亘,宛如一道天然屏障,将印度次大陆、伊朗高原与中亚板块彻底隔绝,其间仅开伯尔山口一线,狭窄如丝,充当着交通的通道。
华山天险般的地理形势,实为天然的防御要地,印度次大陆的政权仅需部署少量兵力,便能有效抵御来自中亚及伊朗的潜在威胁。
遗憾的是,在古代,印度未曾成功捍卫住这处被誉为印度版函谷关的雄关,实为天赐之地的巨大浪费。
截至目前,此战略要地已被宿敌巴基斯坦所掌控。
然而,这也间接使巴基斯坦为印度分担了来自伊朗高原及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压力。
在印巴的争斗中,巴基斯坦始终呈现出一种被动防守的姿态。
印度能避其锋芒已是万幸,它又怎能对印度构成威胁呢?
如前所述,我们探讨的是印度的陆地疆域。转而,我们将目光投向印度次大陆的海洋边界,继续展开叙述。
谈及它的海洋边界,其优越性简直达到了无以伦比的程度。
在当今世界的版图上,恐怕难以寻觅一个国家,其海权优势能与之相提并论。
当今世界仍处于海权时代。
在海洋霸权的时代背景下,掌控海洋贸易要道,实则是把握了维系世界生命线的核心。
那么,全球贸易最为繁荣的地区又是哪里呢?答案无疑是欧亚非大陆。
而这一片涵盖欧亚非大陆边缘的辽阔海域,正是那广袤的印度洋。
因而,在国际地缘政治研究领域,普遍流传着一种观点:掌握印度洋的势力,便等同于掌握了通往世界命脉的钥匙。
印度洋与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截然不同,其岛屿分布相对稀疏。
岛屿稀少,海军难以在此稳固立足。即便是海洋霸权国家美国,此地也仅有迭戈加西亚一个基地,而且还是向英国人租借所得,如此有限的实力,显得颇为薄弱。
印度半岛宛如一枚尖锐的锥体,刺入辽阔的印度洋之中。其沿岸的每一座港口,均具备成为海军基地的潜力。
为何俄乌在克里米亚爆发激烈冲突?归根结底,是因为克里米亚这个伸向黑海深处的半岛至关重要。掌控该半岛,便等同于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
印度即印度洋的克里米亚。
若非美印实力对比悬殊,差距过于明显,美国恐怕难以稳固立足于此地。
尽管如此,印度持续声称印度洋应属印度所有,这一立场也给美国带来了相当的压力。
理应而言,鉴于两国均面临中国这一共同敌手,其间的交往理应更为密切,关系应当颇为融洽。
然而,实际上,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波折不断,时好时坏,犹如漂浮不定,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印度洋海域上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有朝一日,全球将不再有任何一个国度能如同现今美国那般,对印度展现出压倒性的实力优势。
展望未来,印度有望牢牢掌控印度洋这一全球的战略要地,进而迈向大国的崛起之路。
尽管印度的地缘战略地位蕴藏着诸多优势,然而,其亦存在不少劣势。
那便是近代以来,我国未能及时掌控青藏高原这一关键地缘板块。
印度过往之所以未曾觊觎青藏高原,关键在于,在古时,该地区并未对印度构成实质威胁,故而显得可有可无。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气候的剧烈变化已不再可能对军队构成致命的威胁。
青藏高原逐渐演变为悬于印度上空的利刃。
防备青藏高原中国威胁。
印度每年不得不投入巨额军费以全面布防,相较之下,我国仅需派遣一支微不足道的军队驻守,便能使其日夜忧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显而易见,双方所付出的代价极不相称。
这庞大的军事预算支出,实乃制约印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印度本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
印度建国时间比我国提前两年。若在1947至1949年的那两年间,尼赫鲁等领袖能够把握住机遇,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征服喜马拉雅山脉,那么今日的中印边境局势或许将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
幸而尼赫鲁等人的行事节奏颇为迟缓,本可一举吞并,却刻意选择逐步蚕食,长期在西藏地区实施渐进式渗透。
未曾料想,我们竟如此迅速地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解决了西藏问题。
正是由于丧失了对青藏高原这一关键地缘板块的控制,尽管印度坐拥令人称羡的地理优势,其发展步伐却始终显得缓慢。
左右横跳土耳其
相较于印度,土耳其的地缘位置更显优越,它坐落于中东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之上。
土耳其,地处欧亚两大洲的交汇处,在中东诸国中,与欧洲的关系尤为紧密。
实则,并非欧洲各国对土耳其情有独钟,而是它们对土耳其的地缘战略优势心存忌惮。
毕竟,中东地区历来是战争的策源地,那里难民与恐怖分子的数量尤为众多。若触怒了土耳其,他们一旦将恐怖分子和难民一股脑地送往欧洲,那对欧洲来说无疑将是一场灾难。
因此,土耳其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牢牢抓住了欧洲的命脉,迫使对方不得不妥协。
除了欧洲这个常被误解的慷慨者,美国与俄罗斯亦成为了土耳其的难缠对手。
土耳其境内的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重要交通要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巧妙穿梭,使得这两个大国颇感头疼,尝尽无奈。
土耳其在自我毁灭的艺术上,其成就堪称与卡扎菲比肩,然而,五大国却对此束手无策。
毕竟众人都深怕一旦触怒了它,致使它拿起武器投向敌方,那局面可就变得相当不妙了。
正是这种无人敢于触犯的强势,铸就了土耳其今日举世无双的经济地位。
众所周知,土耳其实行着一种颇具特色的埃尔多安经济学。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声称土耳其与经济学家之间必有一方陨落,由此不难看出,所谓的“埃尔多安经济学”究竟多么违背常理。
众人对一个问题充满好奇:即便土耳其本币面临严重通胀和贬值,为何国家仍未陷入混乱?
实则,该国货币种类繁多,不仅限于里拉,美元亦为其合法流通货币之一。
这两种货币并行流通,国内绝大多数交易均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只要美元的稳定得以维持,即便里拉贬值至极,亦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显著影响。
为何该国境内会有如此大量的美元流通?难道它是偷用了美联储的货币印刷设备吗?
答案源于那些美元,它们乃是由全球投资者携带来此。
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强国也对其束手无策,确保了其安全无忧。因此,这里成为了其他国家望而却步,既不敢涉足也不愿触碰的“灰色地带”的理想场所。诸如洗钱和避税这类行为,便在此上演。
因此,全球各地的黑钱如潮水般涌入土耳其,以期洗白并保值。
一语以蔽之,土耳其凭借其无人敢惹的强势地位,逐渐演变成了一片洗钱的乐土。
即便他国洞悉其非法洗钱的事实,亦往往只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毕竟,各国均对其有所求,而对于小国而言,亦是难以抗拒其影响。
除此之外,土耳其亦具备另一显著的地缘优势,即扩大其对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力。
中东区域颇具特色,其四周环绕着四大强权国家,而中央则是一片富饶的“新月地带”,亦即我们常说的腹地。
四大强国一旦其中一方崭露头角,便会觊觎新月地带,逐鹿中原,进而向其余三个区域拓展其影响力。
在历史上,波斯、土耳其、埃及以及阿拉伯等国家,皆曾采用类似策略实现了对中东地区的统一。
昔日,土耳其全情投入欧洲的怀抱,怀揣着“脱亚入欧”的宏伟梦想,因此在中东地区的声望并不显著。
然而,近年来,随着欧洲真实面貌的逐渐显露,土耳其亦逐步摒弃了那不切实际的幻想,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南方。
显而易见,近年来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持续扩大。
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乃至库尔德地区,甚至巴以冲突,土耳其如今皆能发声干预。
遗憾的是,该国规模有限,难以将地缘优势充分施展,因而只能左右逢源,稍作利益之取。
倘若有朝一日,它如昔日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般,将中东全域纳入统一版图,
它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
届时,恐怕欧亚大陆上的国家,唯有前往土耳其朝圣的资格。
完美的美国
相较于规模稍显不足的土耳其,美国的地缘优势堪称得天独厚。
众所周知,美国地处南北无险可守,东西两侧则被广阔的海洋环绕,因此其国防开支相对较低。更为有利的是,它得以置身事外,坐观欧亚大陆的动荡风云,趁机浑水摸鱼。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国主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最终,轻松地便将胜利的果实纳入怀中。
更为奇特的是,尽管美国作为岛国拥有置身事外的天然优势,却并未遭受岛国资源匮乏的困扰。
在美洲大陆,众多国家长期受制于美国的强大压力,因此,该大陆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作美国的资源。
即便遭遇逆境,美国依然能够自给自足,关起国门亦能维持生计。
然而,日本与英国等岛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它们对欧亚非大陆资源的依赖程度尤为显著。
若失去大陆的供应,即刻便将陷入困境,由此可见,上帝确实对美国的恩宠无以伦比。
审视当前局势,美国的地理优势无疑是无可挑剔的。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有哪样事物堪称毫无瑕疵的吗?
事物对立存在,从哲学视角。
若某物堪称完美,则其理应不具备任何与之相对的要素,此乃与客观规律相悖的。
本文作者认为,美国的地缘之便,在某一刻,亦可能演变为它的不利因素。
因其孤立于海外,这使其得以远离欧亚非大陆的纷争漩涡。
倘若某日,欧亚非大陆达成广泛联合与紧密团结,美国的国际地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鉴于美洲大陆与主体大陆相隔甚远,它宛如一座孤岛般独立存在。
拭目以待。
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